穆迪下調美國多家中小銀行評級 市場避險情緒升溫
2023-08-11 13:43:15 來源:

美債風險正被市場重估。


(資料圖片)

當地時間8月7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宣布將制造商和貿易商銀行、韋伯斯特金融公司等10家美國中小銀行信用評級下調一級,并將紐約梅隆銀行、美國合眾銀行、道富銀行、北方信托銀行等6家美國大型銀行的信用評級列入下調觀察名單。此外,穆迪將第一資本銀行、公民金融集團公司、五三銀行等11家美國大型銀行的展望評級降為負面。

在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靜靜看來,8月1日惠譽下調美國主權評級后或有連鎖風險事件發生。與SVB破產、中小銀行接二連三倒閉、惠譽下調美國評級等事件類似,本次穆迪下調評級亦是美聯儲快速大幅加息的結果。

一位券商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坦言,美債評級下調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愈演愈烈。

美國多家中小銀行評級下調

繼3月14日穆迪將美國銀行業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后,8月7日穆迪宣布下調美國10家中小銀行的信用評級,對6家美國大型銀行進行降級審查,并將11家銀行的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

穆迪在報告中指出,許多美國銀行第二季度業績顯示其盈利壓力日益增大。商業地產風險敞口擴大成為銀行業關鍵風險,原因主要是持續加息造成的利率高企、遠程辦公導致寫字樓需求下降,以及金融機構收緊對商業地產項目授信。穆迪認為,美國將在2024年年初陷入溫和衰退,屆時風險可能進一步加大,金融資產質量將惡化,尤其是一些銀行的商業地產投資組合面臨的風險將上升。

張靜靜認為,下調評級且聚焦中小銀行的原因有三:首先,存款成本上升。美國銀行半年報顯示多數銀行融資成本上升。盡管二季度存款流出速度放緩,但存款結構惡化、無息存款下降,二季度美國銀行存款平均成本較一季度上行38個BP至1.49%,在5月美聯儲發起的高級財務官調查(SFOS)中,超過1/4的銀行預計下半年存款利率超過2%。其次,資產質量下降。隨著利率提高,固定利率債券的價值縮水。最后,中小銀行的監管成本提高。7月底美國已在醞釀銀行業的改革方案,將嚴格監管的資產銀行總資產門檻由2500億美元降至1000億美元,這意味著短期將提高部分中小銀行的監管成本。

長城證券分析師鄒恒超認為,相較于美國大型銀行,美國中小型銀行存款流出更為明顯,且普遍存在資產端浮虧加劇的情況,同時商業房地產的風險敞口更大,需留意后續演變。

美國銀行業監管成本上升

7月27日,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和美國貨幣監理署(OCC)就加強大型銀行資本要求的擬議規則征求意見。據悉,擬議規則將對大型銀行的資本要求進行修改,以更好地反映潛在風險并提高銀行衡量風險的一致性。根據公告,最新改革將使資產規模不低于1000億美元的銀行的資本要求在當前水平上增加約16%。其中,美國8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將提高約19%,資產規模在1000億美元至2500億美元區間內的銀行資本要求將增長5%。

在萬聯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郭懿看來,美國銀行業監管壓力增加,監管成本上升,將促使銀行調整資產負債表和相應的業務轉移,或導致信用成本的上升和潛在的經濟衰退。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認為,美聯儲快速加息下經濟的潛在風險點仍有待觀察,同時迄今為止金融系統暴露的脆弱性尚未完全消退,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仍在流失,M2大幅擴張后的“正?;边M程或進一步暴露金融機構的脆弱性。

在張靜靜看來,歷次美債曲線倒掛大約4~20個月都會出現流動性危機。2022年4月初美債曲線首次倒掛,至今已超16個月,即便豐富的工具可以幫助美聯儲降低流動性危機概率也無法避免風險事件。當下,美國需要在減少發債和降低成本(降息)中選擇,加息引發的一系列風險事件極有可能是美股開啟最后一跌的催化劑。

易峘認為,美國被FDIC保險的銀行有4000多家,其中接近80%為凈資產低于10億美元的中小銀行。由于面臨更為寬松的監管,在疫情期間的低利率環境下,美國中小銀行快速擴張,擴表速度明顯快于大銀行。當負債端成本大幅上升時,這些中小銀行可能面臨大規模兼并重組的壓力。同時,隨著美國疫情期間實施大規模財政和貨幣寬松,2020~2021年美國M2余額快速擴張40%,是疫情前2011~2019年速度的6~8倍,偏離趨勢水平20個百分點以上。隨著M2增速趨于正常化,美國商業銀行的存款或將持續流失。在負債成本上升的情況下,美國銀行資產端仍有較大“浮虧”,因此存款下降時銀行能否有序地出售資產,可能是明年仍需觀察的金融機構脆弱性之一。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1153